上海南翔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历史介绍
上海南翔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历史介绍
上海南翔小笼包的做法(上海小吃)历史文化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
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
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第二代传人吴翔升在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小笼馒头店。
后因战乱等因素,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流失于历史记载。
1958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馒头,第五代传人封荣泉改良制作工艺,使南翔小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1997年,李建钢成为第六代传人。2000年,他制订了该技艺的标准
和规范,选料、配方、搅拌乃至揉面、擀面,每一道都有明确的标准。
南翔小笼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
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出生于嘉定区南翔镇,早年开设日华轩糕团店,经营南翔大馒头,黄明贤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
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紧酵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馅内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
每只馒头折裥14个以上,50克面粉制作10只馒头,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
后来旅沪的南翔人邀请黄明贤到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和西藏路上开设古猗园馒头店,挂名南翔小笼
至今盛名不衰。因南翔小笼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纷纷效仿,使南翔小笼在上海及全国各都见其身影。
日华轩名声大振,大家争吃南翔小笼。
上海特色小吃:上海南翔小笼包简介:南翔小笼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后曾称南翔大馒头,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由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创始,后日华轩的小笼师傅分别受雇于古猗园或自行开设松鹤轩经营,全镇酒菜馆争相仿制,旅沪的南翔人也邀请南翔师傅,分别在上海城隍庙和西藏路开设南翔小笼店,经常顾客盈门。
上海南翔小笼包的做法(上海小吃)
对于小笼包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笼可先在底边上咬破一小口,吮吸两口汁水,然后将小笼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尽享美味不至浪费,也可防止汁水溢出,弄脏衣物。有口诀这样唱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上海南翔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历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