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火烧的做法和配方+历史简介
河北威县火烧的做法和配方+历史简介
河北小吃:威县火烧做法
威县火烧的特点是: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
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和面、抻条、成型、烘烤,且每一工序均有其独特之处。
威县火烧采用吊炉烤制,烘烤时,木炭作底火,而且要柴硬火温;
用火也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须经四翻七转。
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
火烧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在河北省就有许多种,其中邢台市的“威县火烧”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明末清初,中原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威县被称为冀南重镇,大量客商来此经商。在此情况下,原有的传统面食难调众口,精明的威县人别出心裁,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因其状如牛舌,俗称“牛舌火烧”,又因其发源于邢台市威县,且威县人在外地做此生意者多,人们又称其为“威县火烧”,是邢台市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
河北小吃-威县火烧简介:威县火烧是河北邢台市著名的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馅多用猪肉剁大葱。
河北小吃: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
历史文化
烧饼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唐朝就有记载说:“胡饼、饆饠等为胡食,自西域传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这里说的“胡饼”即是我们现在说的烧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沿着“丝绸之路”传至山西的。白居易诗中“面脆油香新出炉”说的就是这胡饼了。
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明朝“燕王扫北”之乱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
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口味、形状却不同。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随着威县在外地做打制火烧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播越广,人们都称其为“威县火烧”。
河北小吃: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用吊炉烘烤,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温;用火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据说,在民国初年,威县打火烧的名师以黄街石老美、西街和友林最负盛名。解放前后,又有刘振英、李保海、马佩琴名重一时。近年又涌现出李柱等一批后起之秀。
现在的威县火烧又多了几个新品种,如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等,来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口味。
无馅火烧
无馅火烧很像羊肉泡馍所用的馍。无馅,很硬,大小如手掌,咬起来很劲道。正宗火烧为手工制作,以石磨火烧最为正宗。高密姚哥庄镇的李家石磨火烧,就是其中的正宗,其火烧的外形已申请专利。由于太硬,因此也有了钢火烧的美称,食用时,常常将火烧撕碎泡于自己菜中食用,也可泡于汤中,尤其是与羊肉汤一起食用。火烧的一大特色是硬而劲道,便于携带,且不易变质。即使外层发霉,切去发霉的部分后,其它部分照样可以食用,毫无变质或者异味。
肉馅火烧
肉火烧含馅似饺子,皮薄馅多,外酥里绵,鲜香味浓,轻咬一口,油水便滋溢而出。肉火烧分为干火烧和油火烧二种。干火烧做法是,把面和好揉到,切成一两左右大小,用擀杖擀成薄皮,皮薄可至纸张一般,抹上油卷起,竖立压开,包入肉陷,再压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饼,放在专门打饼子用的鏊子上烙至外皮焦黄即可。油火烧则直接用面皮包陷,在平底锅浅油中煎熟,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陷多用猪肉剁大葱。也有用羊肉或牛肉的。受外地游客称道。
火烧特点
威县火烧的特点是: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和面、抻条、成型、烘烤,且每一工序均有其独特之处。威县火烧采用吊炉烤制,烘烤时,木炭作底火,而且要柴硬火温;用火也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须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
河北威县火烧的做法和配方+历史简介